????让群众有饭碗,能创业
????——来自区人力社保局大力实施就业创业工作的报道
????永川日报记者 钟 梅 文/图
?
区人力社保局一楼大厅就业一体机前,工作人员指导求职者通过自助就业一体机提交个人信息,把简历发送给自己中意的企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去年以来,区人力社保局始终把促进就业创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坚持扩大就业和稳定就业并重,全区城镇新增就业36132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9194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362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0.37%、131.34%、109.05%;开发公益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3667人就业,其中,农村建卡贫困户劳动力193人,农村低保对象431人,安置人数占全区农村贫困劳动力的18.29%,为脱贫攻坚作出了积极贡献。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5%以内,年底为3.13%,比控制目标低0.87个百分点;职业培训13491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14.14%;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7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0%,扶持创业789户,带动就业2259人;失业保险参保104765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1.51%。
????一组组数据,是区人力社保局一份份暖心的“民生答卷”;数字的背后,书写的是暖暖的民生情怀。
????优化服务促创业
????今年51岁的李天兰曾是一名小学教师。改革开放初期,她下海成了一名商人。2016年9月,李天兰在区培训考试中心参加了育婴师培训。培训结束后,区人力社保局工作人员就家政公司如何营运、如何吸引客户等问题为李天兰指点迷津。2017年8月,她注册了重庆贝月安家庭服务公司。经过4个多月的发展,公司从业人员达130多名。
????李天兰持有四级育婴师证和金牌月嫂结业证。为让员工熟练掌握育婴和月嫂的专业技能,她就婴儿和产妇生活照料、护理等专业知识,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李天兰说,公司能走到今天,真的很感谢区人力社保局。
????在区人力社保局一楼大厅,30台就业服务一体机格外醒目。区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工作人员称,求职人员只需通过刷二代身份证或将社保卡插入机器内,便可根据提示选择自己想要办理或查询的业务,像这样自助就业服务一体机在我区各镇街社保所也有安装。自助就业一体机是区人力社保局优化服务的又一个便民绿色通道。
????为破解创业难,区人社局以打造创业孵化平台为抓手,优化创业服务。去年,在全市新批准的28家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园区)中,吉之汇创业孵化基地、青创营留学生创业园等4家入围,数量位列全市领先。截至去年底,全区已建立各类创业孵化基地22个,其中国家级2个,累计孵化企业3500余户,带动就业1.3万人,其中带动高校毕业生就业1000余人。
????以深化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工作为抓手,探索发展新模式。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能,做好统筹协调,制定试点工作计划、分解试点任务,建立季度报表、总结和动态监测机制,适时掌握、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去年,新增返乡创业3267户,五间镇现代农业返乡创业园和十里荷香返乡创业示范园被评为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
????以打造大众参与创业的活动品牌为抓手,营造浓厚氛围。打造“周有培训、月有沙龙、季有大赛、年有节气”的创业活动品牌,先后举办永川电子商务发展论坛等大赛;高质量举办全区第三届“大众创业节”, 线上线下参加创业论坛达2000人, 175个项目参加创业大赛,创业成果展洽会展示、推荐创业项目近80个,受到人民网、重庆电视台等10余家主流媒体报道。推荐39个项目参加全市“渝创渝新”创业大赛,推荐总数位列全市第三,其中6个项目在总决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积极组织“泛海扬帆——大学生创业行动”,4个优秀项目获得资助金11万元。
????做实培训增就业
????51岁的毛世容是来苏镇的一名贫困户。看着村里的乡亲不是进工厂当工人,就是自己做起了小生意,毛世容的心里也犯起了嘀咕:到底做什么项目才能改变家里的状况?一次偶然的机会,毛世容听说永川博域学校有扶贫养老护理培训,她便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报了名。通过一个月左右的理论加实作培训,毛世容基本掌握了护理老人的基础知识及护理要领。
????如今,毛世容凭着从培训班学来的技术,在来苏镇做照料老人的工作,工资待遇为每天100元。
????在我区,像毛世容一样通过就业技能培训找到工作的群众不在少数。
????区人力社保局强化三大举措,做实培训提升就业质量。一是强化全面落实各项培训政策。全面贯彻落实重点群体职业培训专项政策、高校毕业生“四方联动”定向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和各项技能培训,全面满足各类人员不同专业工种的培训需求。全年开展各类培训13491人,培训总量在全市各区县中排名第一。二是强化按需培训。增强订单培训和企业职工培训力度,创新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和“订单培养”,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三是强化培训管理。建立健全培训机构认定管理评价制度,运用现代远程监控技术加强过程监管,提升培训质量。
????区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称,除了做实培训、提升就业外,该局还突出三大重点群体,助推就业帮扶。一是帮扶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就业持续深化。完善“化解过剩产能企业职工实名制系统”,动态监测去产能职工就业状况,制定帮扶方案和实施“岗位对接、技能提升、创业服务、就业援助和跟踪回访”五大帮扶行动,“点对点、面对面、一对一”开展就业帮扶工作。去年举行去产能职工专场招聘会5场,提供就业岗位6033个,开展职业介绍服务748人,帮助关闭39家煤炭钢铁企业的8376名职工分流安置8287人。二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稳中向好。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做实“能力提升、创业引领、校园精准服务、就业帮扶、权益保护”五大行动,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增强过渡性安置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全区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实习基地59家,去年772名高校学生参加就业见习;举办10场高校学生现场招聘会,提供岗位2556个,成功对接1228人。三是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多点开花。通过就业培训、岗位对接、托底安置等,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精准帮扶。去年,针对农村扶贫对象开展养老护理、厨师等5期培训班,培训困难人员227人;举办招聘会77场次,有效帮扶就业1.05万人;开发适合贫困人员就业的道路清扫维护、治安巡逻等公益性岗,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3661人。
????小额贷款助创业
????2017年,对仙龙镇的邓普军和吴小容两口子来说是幸福的一年。因为这一年,夫妻俩在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扶持下,解决了他们的副食干果店流动资金周转难题。
????24年前,17岁的邓普军初中一毕业,为了家人的生计,与村里大多数人一样离开家乡外出闯荡。2016年,在外当过工人、打过杂,承包过小工程、做过副食零售生意、开过超市的邓普军看到吉之汇国际物流城建成运营,便用夫妻俩多年打拼积累的资金在吉之汇租起门市做起了副食干果批发生意。经营一年多来,随着客户及订单的增多,邓普军还聘请了2名业务员和3名驾驶员。去年下半年,周转资金不宽裕开始困扰邓普军夫妻俩。得知邓普军的困境后,区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主动找到他们。随后,经过小额担保贷款各个关口的审核,去年11月,邓普军获得创业担保贴息贷款30万元。
????看着越做越红火的生意,邓普军满怀感激地说,自己能有今天,好在有政府的帮扶。不仅资金问题解决了,而且还增加了创业的信心。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群众幸福之源。区人力社保局负责人说,去年,我区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为着力点,除落实各项就业政策、加大创业就业培训力度、开展就业服务等举措外,还发挥5000万的创业种子投资基金的引领作用,用政策性资金对创业的“小投入”引导社会资本的“大投入”,缓解融资难,让越来越多的“邓普军”实现创业梦。
????据统计,去年,我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7亿元,发放额渝西地区第一,扶持创业789户,带动就业2259人。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放创业担保贷款15.95亿元,扶持创业1.57万人,带动就业6.77万人。
????落实政策稳就业
????2017年以来,区人力社保局多措并举,打通稳定就业的“最后一公里”。
????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充分就业。着力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现已形成了由18个区级配套文件组成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积极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惠民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引领作用。目前,全区共落实就业创业惠民补贴28105人次6705.35万元,同比增长204.63%。其中社保补贴3789人次1201.94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贴息1290人次1257.9万元、公益性岗位补贴3367人次2500余万元、职业培训补贴11949人次1140.6万元、孵化基地补贴382万元。
????落实稳岗补贴稳定就业。强化政策宣传,通过电话通知、上门服务等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使享受企业从去年的165家增加到今年的540家,补贴资金983.4万元,惠及职工 44719人。
????落实就业扶贫政策帮扶困难人员就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扶贫工作的通知》,针对农村贫困劳动力出台了技能培训补贴、交通食宿补贴、一次性用工补贴和外出务工交通补贴等8项政策措施。通过组织专场招聘会、开发公益性岗位和技能培训等措施,帮助13281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