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明在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一届五次成员大会上的讲话 | ||
|
||
????????在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一届五次成员大会上的讲话 ????????国家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 王卫明 ? ![]() 4月15日,国家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王卫明在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一届五次成员大会上讲话。 记者 范辉 摄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来到美丽的重庆永川,再次参加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一届五次成员大会。一年一度的联盟成员大会,既是联盟的年度盛会,也是业内企业间的经验交流会,能够在这里与各位业界同仁共同探讨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状况,交流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我认为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借此机会,我谨代表装备工业司对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各届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去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这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以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立足治国理政全局,提出的实施制造强国的重大战略。《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其核心就是要抢占新一轮国际制造业竞争制高点,其主要措施就是要深入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其主攻方向就是智能制造,而机器人、3D打印、数控机床等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支撑和依托。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去年11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和中国科协、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北京隆重举办了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国家主席习近平致信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大会期间,李源潮副主席、刘延东副总理还参观了2015世界机器人博览会。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机器人产业的高度重视使我们深受鼓舞,增强了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动力。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我们对机器人产业发展也有了更多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认识。借此机会,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第一,进一步认清形势,深刻认识发展机器人的重要意义 ????????机器人既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也是智能社会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点。无论是在制造环境下应用的工业机器人,还是在非制造环境下应用的服务机器人,其研发及产业化应用都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高端制造及智能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我国机器人产业,对于打造中国制造新优势,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自1954 年世界上第一台机器人诞生以来,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核心技术与产品应用领先,并形成了少数几个占据全球主导地位的机器人龙头企业。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后,这些国家纷纷将机器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力求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如美国发布了《国家先进制造战略计划》,德国发布了《保障德国制造业未来,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欧盟提出了“民用机器人研发计划”,日本政府发布了“2020机器人新战略”,韩国发布了“机器人未来战略展望2022”等等。 ????????我国机器人研发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支持及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我国机器人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32996台,同比增长21.7%,而按照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的数据,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共销售22257台,同比增长31.3%,保持了比外资品牌更快的增长速度。与此同时,服务机器人在科学考察、医疗康复、教育娱乐、家庭服务等领域已经研制出一系列代表产品并实现应用,国内企业研发的服务机器人亮相央视春晚,引起社会广泛反响。虽然我国机器人产业已经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动向:一是机器人关键零部件虽有所突破,但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二是部分自主品牌产品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自主创新能力仍亟待加强;三是各地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但低水平重复建设隐忧显现;四是本土龙头企业正在崛起,但小散弱问题仍未根本改变;五是第三方检测机构虽已建立,但机器人标准、检测认证体系仍需健全。 ????????当前,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构建以智能制造为根本特征的新型制造体系迫在眉睫,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将呈现大幅增长。与此同时,老龄化社会服务、医疗康复、救灾救援、公共安全、教育娱乐、重大科学研究等领域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十三五”是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应把握国际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抓住机遇,整合资源,制定对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我国机器人产业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第二,进一步突出重点,谋划好下一步重点工作 ????????机器人技术含量高,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上的明珠”。发展机器人产业,我们还是“底子薄,力量弱”,产业还处于幼稚发展期,切不可急功近利,一蹴而就。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要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引导制造业朝着分工细化、协作紧密方向发展,支持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变”,这为我们机器人产业发展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下一步,我们应立足当前,兼顾长远,重点突破,抓住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市场的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构建产业新体系,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去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中国制造2025》总体部署,组织编制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目前已完成各项审批程序并由工信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门正式印发。《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了“十三五”期间要聚焦“两突破”、“三提升”,即实现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高端产品的重大突破,实现机器人质量可靠性、市场占有率和龙头企业竞争力大幅提升的战略目标,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和政策措施,扎实推进,用5年时间,统筹谋划好以下工作: ????????一是聚焦重点领域需求,推进重大标志性产品率先突破。规划提出了六种工业机器人和四种服务机器人“十大标志性产品”,重点发展弧焊机器人、真空(洁净)机器人、全自主编程智能工业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重载AGV等六种标志性工业机器人产品,引导我国工业机器人向中高端发展。同时我们不能“重工业机器人,轻服务机器人”,要围绕助老助残、家庭服务、医院康复、救援救灾、能源安全、公共安全、重大科学研究等领域,培育智慧生活、现代服务、特殊作业等方面的需求,重点发展消防救援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智能型公共服务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等四种标志性产品,下力气提升机器人智能水平,推进专业服务机器人实现系列化,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实现商品化。 ????????二是大力发展关键零部件,夯实产业发展基础。要从优化设计、材料优选、加工工艺、装配技术、专用制造装备、产业化能力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提升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高速高性能控制器、传感器、末端执行器等五大关键零部件的质量稳定性和批量生产能力,突破技术壁垒,打破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三是强化产业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建设。要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重点突破制约我国机器人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要积极跟踪机器人未来发展趋势,提早布局新一代机器人技术的研究。我们要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科技资源和研发力量,组建面向全行业的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打造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载体,重点聚焦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为企业提供共性技术支持和服务。要培养机器人专业研发设计人才。要建立并完善以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为代表的机器人检验与认证机构。要进一步加强机器人标准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 ????????四是着力推进应用示范,提高市场占有率。围绕制造业重点领域,实施一批效果突出、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典型行业应用示范工程。针对需求量大、环境要求高、劳动强度大的工业领域以及救灾救援、医疗康复等服务领域,分步骤、分层次开展细分行业的推广应用,培育重点领域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商及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拓展机器人的市场空间。 ????????五是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提升行业竞争力。我们要吸取先进国家发展机器人产业的经验,贯彻落实我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引导企业围绕细分市场向差异化方向发展,开展产业链横向和纵向整合,支持互联网企业与传统机器人企业的紧密结合,通过联合重组、合资合作及跨界融合,加快培育3个以上的机器人龙头企业和5个以上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打造机器人国际知名品牌和知名区域。要大力推进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与机器人产业紧密结合,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带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局面。 ????????六是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加强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建设。贯彻落实《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对接《中国制造2025》,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加快机器人标准体系建设,适应创新进展和市场需求,及时制定更新机器人标准。加强机器人第三方检测认证体系建设,提振用户对“中国制造”的信心,支撑制造业提质增效、提升国际竞争力。 ????????第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防止低水平重复。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实施指南》,指导各地根据自身条件和优势来确定是否需要发展机器人产业,不能“重招商引资和扩大规模,轻产业创新和人才培养”,防止重走某些传统行业的老路,造成“今天红红火火,明天冷冷清清,后天哀鸿遍野”。各地要认真研究制定支持机器人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各项资源向机器人优势企业集中,防止出现高端产业低端化的局面。 ????????二是行业组织要继续发挥联系政府和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等行业组织要加强行业自律,配合我部做好《工业机器人产业规范条件》及其公告管理办法的研究制定工作,建立有利于机器人研发、创新和有序竞争的政策措施,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要继续做好信息统计、标准化、服务平台建设、产需对接、国际合作等方面工作,当好政府主管部门的参谋和助手。要维护自主品牌机器人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合法权益、推进公平竞争。要及时研究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积极反映企业诉求,解决行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同志们,推进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任重而道远,我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政府、行业组织以及行业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机器人行业必将实现更大的跨越式发展,迈入世界先进机器人国家行列。 ????????最后,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
||
【文章评论】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打印文章】 | ||